頻振式太陽能殺蟲燈在棉田中的控害效果

                                          • 發布日期:2021-12-11 09:38:51
                                          • 瀏覽量:218
                                          • 文章來源:http://www.bgrcml.com/a_20211211094130.html

                                          據農十三師紅星一場2002年試驗調查[1],布太陽能殺蟲燈區平均百株落卵量為17.63粒,百株幼蟲數5.4頭,無燈區百株卵量24.1粒,百株幼蟲7.89頭,布燈區較無燈區分別降低26.9%和31.6%,尤其是二代棉鈴蟲發生高峰期,布燈區百株卵量為28.4粒,百株幼蟲為7.9頭,而對照無燈區百株卵量41.2粒,百株幼蟲11.2頭,布燈區比對照無燈區分別降低31.1%和29.5%。

                                          黃田農場2003年試驗調查[1],布燈區棉鈴蟲卵量、蟲量都較無燈區對照低,布燈區平均卵量較對照無燈區下降54%,幼蟲量下降40%,減少棉田化防次數2-3次,減少棉田畝化防成本15元以上。

                                          農七師車排子墾區測報站2004年7—8月份在布燈區和無燈區分別選擇5塊棉田(均未噴藥),每點調查100株,布燈區平均100株棉鈴蟲卵為10.7粒,幼蟲3.1頭。無燈區平均100株棉鈴蟲卵為16.5粒,幼蟲4.85頭。布燈區比無燈區棉鈴蟲卵量下降54.2%,幼蟲下降56.4%,每畝減少用藥2~3次。

                                             農二師33團2005年調查,燈區棉田百株落卵量為0.6粒,無燈區棉田百株落卵量為17粒,布燈區的卵量僅為無燈區的3.5%。

                                          農六師芳草湖農場2005年示范調查,布燈區比無燈區田間百株卵量降低61.3%,百株幼蟲量降低66.7%;紅旗農場示范結果無燈區二、三代棉鈴蟲化防次數平均為2—3次,多達4—5次,若用賽丹防治,防治成本每公頃達195—293元,而布燈區化防次數降至1—2次,防治成本降至98—195元/公頃。 

                                            農八師石河子總場2005年大面積推廣使用頻振式太陽能殺蟲燈,田間調查結果表明:布燈區第一、二、三代棉鈴蟲百株卵量比無燈區分別降低46.7%、42.3%、41.4%,幼蟲量減少24.6—35.8%;花鈴被害率減少33—60.2%,控害效果非常顯著。由此減少化防次數0.5次,棉田綜合防治效果達85%以上,增產皮棉1664噸;節約農藥12噸;累計節約農藥成本60余萬元。

                                          由此可見,頻振式太陽能殺蟲燈大量誘殺棉鈴蟲成蟲對降低棉田田間落卵量、降低蟲口密度,減少田間蕾鈴被害率作用非常顯著,可有效控制棉田棉鈴蟲的發生和為害程度,因而相應減少了棉田化防面積和化防次數,取得良好的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

                                          {转码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