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海曙區古林鎮蜃蛟片現代生態農業綜合區。藍天白云下,一望無際的水稻在微風中搖曳,構成了美麗的田園風光。
這里是國家首批、華東地區唯一的優質高效水稻大田種植數字農業技術集成示范項目所在地。與傳統農業相比,數字農業將農機、農情、灌溉等設備與物聯網、無人機遙感、無人駕駛等技術相結合,打造“農機可視化、種植信息化、灌溉智能化”的全新模式。
30歲的林佳偉是海曙糧人糧機專業合作社數字農業技術員,每天在示范區內的古林鎮數字農業數據中心負責“管控”著這大片水稻的正常生長,他說:“數字農業是一項全新的事業,一切都在摸索之中?!?/p>
觀察農機實時作業,實現高效調度
上午8點半,林佳偉來到辦公室。窗外,連片的水稻在驕陽下青翠欲滴,散發出蓬勃生機。
“示范項目總面積為10900畝,其中核心區為985畝?!绷旨褌ソ榻B,去年9月,古林鎮政府流轉了蜃蛟村、前虞村的大片農田作為核心區域,投入了5000余萬元進行基礎設施建設,整理農田、修建灌溉系統、安裝智能設備,改造水稻工廠化育秧中心,如今,各類智能化農業設備已投入試用。
林佳偉上班的第一件事,是打開電腦。約80平方米的辦公室顯得有些空曠,一張長條桌上的三臺電腦、占據近一面墻的大屏幕,就是所有的設備,林佳偉是唯一的技術員。
在電腦屏幕首頁左上角,有“海曙區古林大田數字農業平臺”幾個字,其下方顯示“農機歷史作業面積:11219.3畝”。占據整個屏幕的是萬畝農田彩色衛星遙感圖,其中密布著分別代表農機和蟲情、氣象、孢子、土壤墑情等監測設備的各種圖標?!皥@區內的設備均安裝了北斗定位系統,并即時將各類數據傳送到數字農業云平臺,只要打開電腦,設備運行情況便一目了然?!绷旨褌ソ榻B。
核心區985畝稻田由“全國種糧售糧大戶”許躍進承包,眼下部分早稻已經收割,當天有27.79畝地需要翻耕。林佳偉撥通了許躍進的電話:“許師傅,昨天預約的一臺拖拉機已經到位了吧?”
在得到肯定答復后,林佳偉隨即點擊屏幕右上角“農機可視化”字樣的按鈕,屏幕右下角便跳出了一個小窗口,農機駕駛室內安裝的攝像頭拍攝到的田間犁地場景清晰地顯示出來,農機動態運行軌跡也在衛星圖的對應位置上即時顯示?!皥@區內有68臺拖拉機、收割機、插秧機等農機,每天調度農機是我的工作職責之一,當天只有這一臺拖拉機在進行作業?!?/p>
“農機可視化”是數字農業的特色之一?!澳壳耙呀泴崿F了農機的精準導航、高精度自動作業與實時信息采集,坐在數據中心足不出戶,就可查看農機作業的實時位置、作業面積和歷史軌跡。由此可計算出每臺農機每天的工作量,從而精準分配農機作業,使農機工作效率達到最高?!绷旨褌ソ榻B。
記錄田間農情信息,確保精準施策
每天確保田間的各種設備正常運行,通過數字平臺觀察田間作物生長情況,記錄各項農情數據,是林佳偉工作的核心內容。
正當林佳偉指著電腦中的各項數據,向記者介紹田間作物生長狀況時,一直在屏幕左下角顯示的“最近一周蟲情發生情況”小窗口突然黑屏?!皥@區有5套蟲情測報設備,一定是其中有設備發生了故障,必須到現場查看?!绷旨褌パ杆僮鞒龇磻?,頂著烈日,來到稻田間的露天設備站,檢查蟲情測報設備的電源是否接通、外觀是否出現異常等。
當來到距離數據中心約500米處的一個設備站時,突然聞到一股燒焦味,打開蟲情測報儀設備箱一看,原來電腦主板短路了。林佳偉隨即撥通了儀器的售后維修電話,向維修人員說明故障狀況,并預約了上門維修時間。
記者看到,這個占地面積10余平方米的監測站里,還有立在地面上的像家用電冰箱般大小的長方體儀器、有掛在鋼柱上類似信箱的裝置、有架在地面三腳架上連著太陽能面板和攝像頭的裝置……“這些是蟲情、氣象、孢子、土壤墑情等各種農情監測設備,它們通過地面傳感器、遙感儀器等智能網絡,將水稻種植信息轉化為數字,展現在數字云平臺上,讓水稻生長全程‘透明’,便于技術人員針對不同農情精準施策,提高農業生產效益?!绷旨褌ソ榻B,除了5套蟲情測報設備,整個園區還安裝了30個高清球機、120盞太陽能殺蟲燈、兩座小型氣象站、20套土壤墑情監測點、兩套孢子測報設備等。
林佳偉向記者展示了部分農情信息。其中,當天氣象數據:雨量0毫米、空氣溫度33℃、空氣濕度67%、風速3.519米/秒……當天墑情數據:地下10厘米,土壤溫度30.9℃、水分79.8%;地下30厘米,土壤溫度27.2℃、水分73.4%;地下50厘米,土壤溫度26.3℃、水分83%……最近一周蟲情發生情況:稻縱卷葉螟90只,占比33.33%;褐飛虱屬45個,占比16.67%;白背飛虱25只,占比9.26%……
“過去,這些農情信息需要通過人工現場測報,萬畝稻田的工作量可想而知。如今,可全部通過信息化手段進行,田間管理更方便快捷準確了?!绷旨褌フf,他每天會詳細記錄每一條農情信息,并與正常范圍數值進行比對,一旦發現蟲情超過預警、土地干旱程度異?;蛘咛镩g孢子數量異常變化等情況,會立刻通知相關人員進行現場確認,以便決定是否需要通知農戶做進一步處置。
智能灌溉系統覆蓋,實現環境友好
從數據中心辦公室二樓窗口俯瞰綿延的稻田,記者發現,一道道縱橫分布的溝渠將稻田分成不同區塊,在田間頗為顯眼。
“這是覆蓋核心區800畝的智能灌溉系統?!绷旨褌ジ嬖V記者,溝渠四通八達,內設進水口、出水口、水泵、閘門、蝶閥等智能灌溉設施,能自動監測水泵的工作參數、溝渠管道的壓力和流量、田間水位等,并根據水位和墑情信息,自動遠程控制水泵和閥門,科學灌溉農田。
值得一提的是,這一智能灌溉系統能自動分析灌溉前后水中的硝酸根離子、鉀離子、鎘離子、PH值等水質數據,并生成變化曲線,從而判斷田間土壤是否受到污染。此外,在出水口還設有一道裝有凈化裝置的生態攔截溝,對灌溉后的水進行凈化,當水質達到四類水標準后,再排放到周邊河道。
林佳偉表示,這一智能化灌溉系統的高效灌溉,能最大限度節水、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同時能減少養分和農藥進入周邊河流,防止水體富營養化和水質污染,實現了環境友好型灌溉,“我每天會記錄各項水質數據,如果發現沒有達到四類水排放要求,則第一時間通知專業人員到現場取樣并檢測分析,以便盡快對癥下藥?!?/p>
在稻田邊緣,一幢兩層樓的白色建筑和一個透明的田間大棚特別引人注目,這分別是數字化烘干中心和育秧中心。原來,除了田間管理的智能化,這一數字農業技術集成示范項目還根據水稻的生產工藝流程配置了相應的催芽暗室、育秧大棚、烘干農機等,形成了水稻從育秧、插秧,到生長、收割、烘干的全程數字化管理?!氨热缭谟砥陂g,需要對浸種、播種、出苗等環節精準控制,我會實時觀察溫室內的溫度和濕度,遠程選擇是否打開風機、水簾等,確保秧苗質量?!绷旨褌ソ榻B。
林佳偉透露,他正在學習無人植保機的操作,未來只要在植保機中輸入航道路徑,它便能在萬畝稻田中進行大面積、高強度的植保噴灑作業,也能根據需要不定時對田間作物進行航拍,便于技術員通過軟件分析判斷農作物生長情況,這無疑在現有的監測設備基礎上,為田間數字化管理上了“雙保險”。
記者手記
從國家首批、華東地區唯一的優質高效水稻大田種植數字農業技術集成示范項目中可以看到,古林鎮充分利用建設區土地規?;鬓D優勢,運用物聯網、無人機遙感、無人駕駛等先進技術,建立起完整的水稻優質高效、精準化種植技術體系。
該項目實現了農機精準化作業、病蟲害自動監測和防控、種植信息化管理和智能化灌溉,據測算可讓勞動力用工成本減少10%、節水10%、減少施肥8%、單產提高2%,極大地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
這是傳統農業向數字農業完美轉型的生動案例。傳統農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面朝黃土背朝天,一身力氣百身汗”;而今,萬畝農田、一名數字農業技術員,這“萬”與“一”的強烈對比,凸顯了數字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廣闊前景。
站在風吹稻浪的連綿綠野中,現代農村的田園勝景展露眼前。依托這一數字農業技術集成示范項目,結合城郊古村古道、精品農業園區、生態稻米基地等資源,一個“以農促旅、以旅興農”的產業融合發展模式呼之欲出。
上一篇:聯系我們
下一篇:翠郊臍橙熟了,“甜”滿你的冬天!